125包邮的三星850EVO TLC固态开箱测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星750 evo固态怎么样 125包邮的三星850EVO TLC固态开箱测评

125包邮的三星850EVO TLC固态开箱测评

2024-06-17 07: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之前在看了一些UP主抱怨的文章之后,我简单的重演了下经典老番,写了篇文章科普了一下固态硬盘的原理和现状。复习:【科普向】关于固态硬盘的科普和选购建议

这里对于M2的速度概念我其实没太仔细讲,毕竟我自己也没真正用过M2固态,速度快是真的快,价格现在不知道过去是真的贵,而且经常有SATA协议的M2固态,这里简单补充一下关于速度的概念

USB2.0理论速度480Mbps,也就是60MB / S,现在随便一个SATA的机械盘或者3.0U盘基本上都能够超越这个速度,所以现在SATA硬盘盒基本都是3.0的,很少见有2.0的了,但是IDE的硬盘盒就有USB2.0的。

实际上SATA1速度并不高,也就150MB / S,至于IDE则根据不同规格分别有33MB / S,66MB / S,100MB / S和133MB / S,原则上说用USB2.0也限制了速度不过IDE主流的那个年头只有USB2.0,要么就得用1394。SATA1刚出场就150MB/S所以很快取代了IDE,不过SATA1很快就被SATA2取代了,速度翻了一倍达到了300MB / S,现在甚至是作为垃圾佬也基本都用上了SATA2,倒是SATA3把速度又翻了一倍达到了600MB / S这个作为垃圾佬就很少能用上了,在USB3.0没有普及的时候很多机器上是带ESATA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外置的SATA,硬盘需要自备电源否则需要POWER ESATA找USB借电且只能驱动2.5寸硬盘。

USB3.0的理论速度是628MB / s(现在标称USB3.1和3.2的设备基本也都是3.0换个名,实际上还是一个东西),以现在的U盘要想真正用上USB3.1乃至3.2还需要努力

顺带说下PCIE 2.0 X1的速度是1GB / S,3.0一样也翻了倍,作为垃圾佬来说,用PCIE 2.0 X1接口转USB3.0和接千兆网卡都不是问题,换言之千兆网卡网速看着挺不错在PCIE里面实属DD。如果不嫌慢垃圾佬也可以在PCIE X1上插NVME盘做从盘或者四叶草引导启动做系统盘什么的,之前我买过一个16G的傲腾就是这么个东西,量产了可以直接玩了,虽然最后发现也没用它当系统盘但是我好歹也不是没见过PCIE固态或说闪存产品了。

现在的NVME普遍应该是PCIE 3.0 X4(4.0还没成熟吧,发热很高而且性能并不理想),速度很容易算出来2.0翻一倍再X4路就可以了 PCIE 2.0 X1就是千兆速度作为基数很好算啊(其实大多数实际应用环境基本上都是半速的,而不是在盘可能只跑了X2,或者插入到芯片组跑了PCIE 2.0,或者两头都不好使只跑了PCIE 2.0 X2,但是这样理论速度也完全可以吊打SATA了毕竟SATA3撑死600M,不过对于我这个平时还在用SATA2的垃圾佬来说表示速度是个什么东西,上固态就是为了满速往硬盘里狂写吗, 上固态是为了省电和抗震吧)

总之关于选购的建议很惭愧我并没有给出什么实际意义上有价值的建议,只是觉得信了别人的邪就去上189的QLC固态黑车作为垃圾佬看来很NM邪门,这价格加钱上TR200不香吗?还是你就是故意想水文章和视频啊,总之我们从这个文章得出了结论小品牌不靠谱,不如捡大牌子垃圾香,哪怕二线牌子用料正规的都比这个强,当时是得出了这么个结论,这会儿咱就以身作则试试看大牌子和杂牌的区别到底差多少(SATA固态BATTLE)

这会儿咱破天荒的上了850EVO,要知道过去咱开西洋景也就弄个TR200或者750EVO之类的,很少会舍得上850这种对于实际体验感觉没啥区别而且还贵不少的东西。垃圾佬嘛,又不是不能用,反正都是三星3D不3D TLC不还是TLC,120G也就是刚够装个系统加点软件什么的,用来当储存盘不够得指望NAS或者SD卡之类的

话说最近突然灵光一现听了下大耳朵图图的OP,感觉越来越上头,各位也听听:

【唢呐练习】《快乐小孩》(大耳朵图图op)

Download Free MP3 Music. Search and download free mp3 music at 320kbps high quality.

其实就像刚才在闪迪酷铄CZ73 128G USB3.0 U盘开箱测评说的一样,这个固态其实是图吧垃圾佬给775做黑苹果翻车之后想要给自己的笔记本做黑苹果的准备活动,但是难得咱能用这个价格买到号称全新的固态盘,不如咱就测试一下吧,顺带把之前赶紧不太准成的固态换掉拿它做苹果系统成就成不成就拉倒。

首先全新的850EVO带原包装的也不便宜,120G从179到249都有,JD的话250G卖399.00,可 不 便 宜

难怪有人会上QLC黑车,我跟你们说了多少回,宁可捡垃圾也不要上杂牌,怎么样,翻车了吧

开箱

我们拿到手这个850EVO是没有原包装的,但是作为垃圾佬还是觉得这玩意比650贵30%比750EVO贵25%有点心疼

毕竟 之前咱已经80包邮拿下号称是“MLC”的128G固态了,MSATA偶尔也有这种神价

这个固态虽然没有原包装,但是给了SATA线和转接托架,这些经典配置估计现在的固态是不会有的。作为一个捡垃圾上头的垃圾佬虽然知道M2 NGFF固态好速度快但是说实在的全家都没有一个能原生支持M2的设备,要什么自行车呢?上固态又不是嫌硬盘慢,只是想给笔记本省点电+抗震吧

850 EVO 120GB 额定5V 1.4A,其实也真就未必比机械盘省电,机械盘这个价格可以上750G蓝盘5V 0.45A或者500G黑盘薄盘5V 0.55A,当然机械盘有电机有转动部件实际待机功耗肯定是不低的,固态盘具体功耗我没量过估计也不会太高,这种单颗粒TLC固态会有多大功耗

看金手指感觉好像还真就是全新的,没有插接痕迹,鬼知道这批货哪来的,看起来并不像是二手

装在托架上然后上机

上的这台机器是我爸的860K机器,从GTX750到GTX670,从单32G MSATA固态转接到64G再到128G,作为垃圾佬来说给这机器升级不容易

FM2+相比AM3的BIOS升级了不少,支持了UEFI和图形化界面(GUI)

这里我们用U盘引导启动PE然后直接做系统迁移,具体教程之前我们在这里提到过:

图吧小白教程 篇八十:系统迁移教程(无损)

总之原来这机器就一个WIN7,特别好对付,不会出现打击错误和对象错误(不是)

然后是跑分环节

在850EVO上机之后我们先用原来的固态硬盘引导启动看看,发现诶,不对,原来的固态不是我想象中的64G,已经是128G了,上次我迁移系统用的是GHOST也就是说其实已经有备份了,这次就直接点对点迁移了

总之原来的这个盘没有提供写入数记录的功能,你看厉害不厉害,要不我怎么说大牌子的二手盘哪怕是清零也不怕呢,杂牌连个写入都没有不也用到了现在,倒是给了通电时间的参数还好不算太长,几千小时吧 两三个月。话说这个电脑基本一直都在吃灰(主要还是860K是瓶颈这机器最高又只是个880K没法和AM3一样堆六核)哪来的两三个月的工作时间,二手的来的时候就已经用了几千小时吧。

至于原来的盘我也跑了一下速度,860K的机器应该不是SATA2了速度明显不一样,虽然这个盘写入速度垃圾,但是读取速度确实已经突破了SATA2的极限,还不算太差

但是这里我图方便跑的是100M,说实在的水分很高,缓存肯定没跑满

至于三星的这个850EVO据说使用的不是3D TLC嘛,性能和写入寿命好像都比750EVO强了不少,750EVO据说是840的升级版,但是说实在的对于垃圾佬来说还是750好听,这机器原来不也就是个GTX750没有TI嘛

速度方面说实在的确实彳亍,尤其是写入速度是之前杂牌好几倍的水平,而这个读取速度来看倒是没啥亮点,但是请注意这里我跑的是软件支持的最大容量4G,相比之前杂牌固态跑的100M有本质区别。

还有这个健康信息是真的牛逼,让我都有点怀疑这个盘到底怎么回事了。要知道当年我在TB上买的全新东芝TR200到手就有4次通电2小时工作时间(当然可能因为它预装了系统),不过我对于这个价格能搞到全新的120G 三星还是有信心的,毕竟即使是三星也不是什么高档玩意,这个价格要是英特尔我肯定不信,三星东芝之类的还是可以认为它就是全新的,SATA固态也不值钱

总之这会儿有闲工夫我就看了下倒出来的固态,虽然都是128G的,但是三线品牌和一线品牌用起来肯定不一样啊

奇龙 SATA3 128GB

这里固态的容量我得和你说一下,由于固态的写入机制(TRIM NAND的物理性质等等特性)固态一般给用户是不会使用闪存颗粒的全容量的,因为闪存必须先擦除再写入,如果固态写满了就没地方把需要擦除的块上的有用数据转移了,这点其实映射到机械盘有点像SMR盘,必须先把需要再写入的磁道附近的有用数据转移再重新写入,而普通的CMR传统机械盘(目前来看是以1T以下为代表)可以盘片有多少地方就让用户用多少,所以固态有标称128G的也有标称120G的,但是实际上用户能用的容量就是这么多(111.79G),我觉得固态本身来说怎么标貌似都不算错,但是各位不要以为128G优于120G,256G优于240G以此类推…就行了。

拆机其实特别简单,外壳总共就四颗螺丝

打开一看里面得又是小黑板,上次我同学炸的那个128G杂牌固态好像也是这个感觉

一看方案诶呦卧槽这哪是什么MLC,基本可以判定是TLC了

群友啊灏大佬提供的技术资料:MLC颗粒是有单颗128G的,但是非常少

tb级ssd有些是128gb的

英睿达m500  单个芯片128gb

NW524 镁光20nm MLC闪存颗粒

其他的像三星,Intel  64gb为主

所以一看这个照片各位就明白了吧,这明显不是镁光的标嘛,不知道哪的白片黑片打的小标

不过说实在的我还真不能怪硬盘的厂商,毕竟我以前买32G固态的时候要是真是MLC人家厂家会在盘上写上MLC,这个没写,只能说咸鱼的卖家老哥给了我这种心理安慰吧,反正这个盘到现在也没炸就够本,我并不能指望太多。

至于三星的850EVO拆机图就太多了具体我就不拆我自己的了

三星850EVO 500G拆解赏析

看图就能发现其实三星的固态也是一小片,根本用不到那么大的空间

据说120G的好像体积更小,是单颗粒的,说实在的那其实就和这个杂牌也没太大区别了。当然这是指三星的750EVO,850用的是3DTLC,相比普通的2D TLC还是有进步的。

作为垃圾佬,这样的固态盘对于自己来说就属于完全够用的级别了,这个价格也不能有什么太多的期待,只要不是随时可能爆炸的垃圾或者QLC我现在就已经非常高兴了,毕竟大佬100块钱福利MLC固态+1070尸体的事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PS:群友福利的V2S PRO用的是惠荣2246EN主控,55nm的工艺,单核RISC。颗粒据说是东芝的原厂19nm,一说海力士16nm,但是对我来说感觉都行。MLC固态说实在的并没有改变一些绿色版软件短期内不运行就会报错的现状,说实在的相比固态的问题我更怀疑是不是这些程序自身有问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